校服是現代化教育衍生的一個產物。校服起源于歐洲,它最初是免費提供的,如最初的英倫校服,被稱為“藍衫”,藍色是最廉價的染料。當時校服的制衣水平還不如現今很多工廠的工作服。近現代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校服的工藝、審美都算不得精良的。畢竟謙遜、樸素、節儉,是全世界教育界的主流價值觀。統一學生裝束,提高身份認同,弱化家境外化,平衡學生心態,都是校服被廣泛認同的功能。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時尚品味的進步,特別是一些貴族學校、私立學校的興起,校服逐漸時尚潮流起來。英倫、日韓等個性化、性別化的制服式校服,很快在全世界傳播推廣開來。時至今日,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從一個學校的校服“品質”,就看得出一個學校的綜合水平。
我不想對這些時代改變做一個不合時宜的評價。但是我看到現今關于校服的一些問題,特別是性別化校服,未必沒有討論的價值。
其一,過早的性別認同,無形中加大了對女性成長啟蒙教育的壓迫。很多兒童在幼年時期,就樹立了強烈的性別觀念。譬如,在顏色的選擇、玩具的選擇、書籍的選擇、衣服的選擇、運動項目的選擇上,都體現出了很強的性別意識。特別是很多小女孩,她們下意識地認為她們理所當然地比男孩子更弱。在我女兒成長的過程中,我就不斷糾正她這個觀念,無奈學校的啟蒙對她的影響大得多。她從幼兒園時就被迫穿上了華麗的短裙校服。她現在已經是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了,當我希望她穿一件休閑的運動服時,她常常非常抗拒,因為那不夠“女孩”。
其二,女孩在校服著裝上有更多的困擾。很多學校規定,周一必須穿“正裝”。這個“正裝”對很多學校來講,就意味著女生必須要穿短裙,而且學校當天很可能會有體育課,導致女學生們穿著短裙進行體育課。我決定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湊巧看到手邊郭初陽的《社會寫作課》。書中有一篇學生范文叫《未發夏裝,不用穿校服吧?》,文中寫道,海口的三月已經很熱,然而夏裝沒發,學校又沒發通知,學生們只能忍著炎熱穿著冬裝去上學。這使我想到女兒的學校,每年到了秋冬季節,我都會恐慌。哪怕滴水成冰的天氣,女兒也會在每周一和特殊節日穿她的“短裙校服”,再加一條白色絲襪。若給她加厚的打底褲,她又覺得很不舒服。也確實有些不倫不類。結果我們只能反復持續一整個冬天的抗爭。一次女兒的學校召開冬季運動會,記得那天,我全身穿著羽絨在戶外都瑟瑟發抖,她們卻照舊要堅持穿她們的短裙校服,結果第二天幾個學生就發燒生病了。我反對這種“美麗儀式”。全世界的女性解放史至少也有近百年了,何必要用所謂的“性別美”,使她們從小就犧牲了和男孩子一樣的“平等舒適”、“平等健康”,甚至“平等意識”?
第三,忽視了學生早熟問題,加大了性別歧視。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見識的提升,兒童早熟無疑已經是個時代問題。“過分可愛”的審美追求或要求,在校園里是否一定妥當?如果女教師穿短裙站上講臺,大家一定會覺得不夠得體。那么拋開“得不得體”,女學生們穿著短裙絲襪又是否方便自在?私以為,這種“唯美”卻令人不自在的性別化裝束潮流,已經不自覺地將女性放置在了一個更加卑微謹慎的位置。又如,女生校服甚至在社會上產生了“制服”效應。很多日本動漫,有意無意都體現了一種制服文化。在衣裝時尚之制服系列里,很多小女孩都知道,有一款JK制服。據介紹,JK是日本流行網絡用語,乃女高中生的簡寫,而JK制服就是女生校服。很多社會女性也以“JK”為當下潮流。這是否會對女學生更加積極的成長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影響不得而知。
客服熱線:19287649092 QQ:3311282829 郵箱:33112828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