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服是教育與社會文化的共同積淀
來源:校服網
瀏覽:-
發布日期:2021-11-10 18:05:05【大 中 小】
我國學生服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在面輔料、款式、價格方面都取得了明顯進步。但不能否認,許多學校管理者對學生服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對如何更好地 管理學生服“無所適從”。如何看待學生服對青少年的教育意義?學生真的需要統一著裝嗎?
從學生服歷史看發生背景,它是一個國家政治文化,社會文化,教育文化共同的產物,它的發展與經濟水平、文化認知、教育水平和制度文化密切相關,也 是經濟發展階段的一個具體表現。對學生服的重視和認識都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提高和成熟。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一直倡導學生穿著學生服,在全國先 行試點,各地逐步推進,目前以運動裝為主流款式的學生服在全國覆蓋率極高。
對于是否需要穿學生服的問題,我們能夠看到的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是實行學生服制度,發達國家的歷史更長一些,周邊國家比如印度、朝鮮、泰國等國家都是政府 埋單,我們熟知的香港、臺灣這地區也是盛行學生服文化。由此可見,從國家層面來看,學生服應當具有很多的歷史內涵和更深層的象征意義,關乎對下一代人的培 養,關乎一個民族的情感,關乎一個國家的形象,這也與義務教育免費政策的政治意味是一脈相承的。
一個學校或地區的學生統一著裝應當是一種先進的政治文化和教育文化,學生服是一個學生群體的象征,是一個未成年集體的標志,也是一個地區精神文明的窗口, 這一做法在建設美麗和諧校園、消除學生間貧富差距、營造公平教育環境、保護學生人格尊嚴、激勵學生求知奮進以及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等方面可以起到明顯的推動 作用,同時通過減免政策或免費政策,更可以直接傳遞黨和政府對每一個孩子及千家萬戶的人文關懷,有利于培養下一代人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其政治意義不 可低估。
由于學生統一著裝在多方面的教化作用顯而易見,因此調查顯示,多數人認可學生統一著裝這項工作,但同時對款式、質地和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進意見。如 果說“紳士風度是穿出來的”這句話還是有點道理的話,相信我們穿運動裝長大的一代人與穿制服裝長大的一代人相比,在風度感、禮儀感、自信心和舉止優雅方 面都會有很大的不同,這或許在實質上會導致一種長期的、隱形的內在差距。
目前單純從國內專業設計的角度看,我們并不落后,至少沒有太大的差距。但是具體到學生服問題,我們處在整體落后的狀況,這首先體現在對學生服文化和產品屬 性的認知差距,缺乏一種相對統一的價值觀或者基本的共識,這和我們管理政策及管理心態是完全吻合的。“好看”是不是學生服的審美追求和最高境界?我們真正 應該追求的更高層次的東西是什么?
學生服產品從產生和發展的角度來看,它主要彰顯的應當是制度文化、教育文化和集體文化,我們在這方面還很不成熟,應當逐 步引導全社會從過于追求款式的誤區轉向共同建構面向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文化和社會文化。應當看到國外成功的制度裝文化,是建立在產品的高價位和家庭的高 消費基礎上的,我們用兩三年一兩套運動裝的心態去攀比國外一年兩三套制度裝的效果,顯然這是誤入了一個無法跳出的怪圈。
學生服的客戶是一個包括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群體,因此對款式的要求必然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款式設計水平是時代階段性的產物,也是文化引領及市場需求的 具體體現,沒有市場的產品設計即使再“好看”也毫無意義。
學生服不是時裝,一般意義上的“好看”不是它的追求目標,設計中應當更多地考慮它承載的文化內 涵,使產品設計有厚實的文化底蘊和符號意義,比如中國古代的文化元素,各地的民族特色,學校獨特的符號及風格,某種價值觀理念的形式詮釋。學生服 設計一直在探索藍色主題,用藍色海洋的立意唱出中國夢,秀出中國心,詮釋中國學生服,嵌入簡潔明快,嵌入時尚大方,嵌入優質安全,嵌入悉心呵護。當然由于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完全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